中药怎么煎、煎多长时间、煎好后如何服用大有讲究,只有遵循一定原则的煎药方法才能煎出高质量的药汁,最大程度发挥中药的效果。跟小编一起来get√煎中药的正确姿势吧~
1煎中药为什么不能使用金属器皿?
答:从煎药效果来说,砂锅、瓦罐为佳,搪瓷罐次之,不锈钢锅亦可。但最好使用砂锅或砂壶,避免使用金属材质。紫和堂采用优质瓦罐煎煮中药,可提供代客煎药服务。
因为金属器具化学性质不稳定,易氧化,在煎煮过程中会游离出金属离子,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影响煎药质量和临床疗效,所以不宜选用。
2煎药前中药要清洗一遍吗?
答:中药不用清洗,因为中药材在制成饮片前经过了一系列炮制,包括去杂质、晒干等一系列程序,卫生条件已达标,不必再用水洗。紫和堂严选质量上乘道地药材,严格按照国家药典及相关标准进行检验,无需冲洗即可煎煮。
水洗会使药材中含有的水溶性成分流失。如粉末状的龙骨、牡蛎、桃仁等,若水洗一遍,必然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损失,影响疗效;如醋制类、蜜炙类、酒制类等中药,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、醋、酒等辅料,水洗后会导致辅料流失。
4中药是不是浸泡时间越长越好?
答:视情况而定,中药先用冷水浸泡30-60分钟即可,煎煮时添加水量超过药物2-5厘米。
这一步叫润药,让水渗透到药材内部,令部分干燥植物充分吸水膨胀,煎煮时有效成分充分释放;让药材各个部位与水接触,水溶性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;防止药物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在干燥状态下,突然受热发生质变和糊化。
5煎药火候、时间如何把握?
答:煎煮药物的时间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。一般中药煎两次,头煎用大火(武火)煮沸后,转至小火(文火)煎10-20分钟。
解表发汗类药物,俗称“清热解毒药”。这类药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、叶,其质地轻扬,气味辛香,富含挥发油,煎太久则容易使药物有效成分挥发,降低药效,一般再煎5-10分钟。
滋补类药物:俗称“补药”。这种药物多系植物根茎、果实,动物甲、壳、角等,质地坚硬厚实,难于溶解,煎药前须捣碎,并适当延长煎药时间,煮沸后需再煮40-60分钟。
6第二次煎煮,还要浸泡吗?
答:一般第二次煎煮,用大火(武火)煮沸后,再转小火(文火)煎5-15分钟,比第一次煎煮时间略短,无需加水浸泡。
7先煎、后下、布包煎等特殊中药如何煎煮?
答:药包中注有“先煎”药材的,应先煮10-15分钟,再加余下泡好的药物齐煎煮。先煎可促进质地坚硬药材有效成分析出,对毒性中药还可减毒、去毒。
“后下”应在群药煮好前5-10分钟,投入共煎。包括气味芳香、含挥发油多的中药如薄荷、砂仁等,以及不宜久煎的如钩藤、杏仁等中药。
需“布包煎”的中药,多是带有绒毛或体积小的种子及易粘、被煎糊的药物,药房有提供布包煎袋装好,群药共煎即可。有特殊情况请遵医嘱。
8中药一定要趁热服用吗?
答:不一定,要因人因药而异。常见的中药服用方法有如下三种:
温服,一般汤剂均宜温服,特别是一些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,温服可益脾,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。
热服,凡解表药、寒证用药均宜趁热服用,以助药力,如祛寒通血脉的药宜热服。
冷服,解毒药、止呕药、清热药等一般均应冷服。真寒假热证宜热药冷服。